先开枪后瞄准 三农主播起号全攻略
在视频号直播带货领域,三农主播的处境特殊:拥有“助农扶农,振兴乡村”的好名声,同时初入局者也面临着与名声相匹配的困难度。
在没接触、不了解、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怎样让三农主播上手视频号的玩法,快速起号;学到什么程度意味着“出师”?
脸赋云从2016年起启动“家乡主播家乡货 ”项目,在三农领域深耕7年。创始人李海亭走遍全国多个县域,深入开展三农培训,并陪跑孵化了大量视频号三农主播,对起号痛点有准确理解和解决之策。
11月2日,百准CEO龚海瀚连麦脸赋云创始人李海亭,围绕以上问题,从思维方式、方法论和心态三个维度进行了讨论。
在视频号做三农
李海亭:
2016年,我们发现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餐饮、旅游、民宿和商品,就搭起电子商城售卖。后来觉得每个人都推自己县的商品,可以搭个平台把商家都集合起来,形成公域流量,让流量的分发效率更高一点。
视频号没出来之前,我们尝试过很多个平台:从商城、小程序到抖音、腾讯直播,都不太适应。视频号出来之后,才真正找到感觉。
这里边有几个核心原因:
1、县域经济是基于社交关系形成的链接,在微信体系内更容易做。
2、视频号和抖音快手、腾讯直播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结合公私域,跟平台无缝链接。我们常说:没有公域不活,没有私域不稳,视频号是唯一一个两者都做到的平台。
3、家乡主播很多就是农民主播,可能文化水平没那么高,复杂的运营操作比较难上手,很多他做一会就不做了,太麻烦。但视频号操作比较简单,因为就在微信里,视频号小商店等工具也给三农主播们提供了便利。
加上自有私域撬动公域流量,视频号逐渐真正发挥出自身的商业价值。
龚海瀚:
是的,今年看到农民兄弟说想去抖音做直播卖农产品,一般都会劝他不要这时候去。因为现在的入场成本、竞争态势和平台限制可能是空前的。
如果是一个素人主播想卖家里的农产品,视频号一定是最适合的。因为它可以把用户留在三农主播的好友关系里,即便他没看视频号,也依然会来你这里买。
打标签、加权重,七天快速起号
李海亭:
三农主播起号起的是什么?主要是两个部分,一个叫标签,一个叫权重。
开线下门店,总要挂个招牌。但在视频号,新号没有门头,只有账号名,就要打标签,让系统知道账号是卖什么的。
怎么打?每个用户都有标签,分为兴趣标签和购物标签。
兴趣标签是指通过停留、点赞、互动等数据判断用户喜欢刷什么类型的短视频和直播。购物标签更直观,指用户喜欢买什么东西。每产生一次购物行为系统就会给用户贴一个标签。用已经贴好标签的内容或者鱼塘号到直播间做点赞停留互动,可以为账号反向贴标签,让系统把更精准的流量推进来。
每个账号也有权重,影响账号开播时系统推多少初始流量进直播间。
起号,就是在5-7天内把账号从零推到较高的流量层级上。我们一般把视频号分为以下几个流量层级:500以下、1000、5000、15000、5万、10万+。
账号数据做得好,就能提升流量层级,打进高一级的流量池;做得不好,就会跌下来。权重是变动的,本质是个赛马机制。原本数据不错的账号,因为违规或延迟发货被关了三天小黑屋,重新开播有可能会掉流量。要回去,就要重新赛马,看新的数据表现。
注意,和权重一样,影响流量的关键数据也是变动的。直播间一般分为风控期、冷启动期、增长期、成熟期四大阶段,每个阶段的数据考核侧重点不太一样。
关键数据主要分为浅层数据和深层数据。浅层数据是点赞评论互动,深层数据有三个核心指标:热度、GMV和转粉数。
在前两个阶段,考核重点以浅层数据为主。但到增长期,尤其是成熟期,考核的重点是深层数据。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便于看懂和调整大盘数据,知道在不同阶段重点运营哪个部分。
知道目标,实操上如何进行匹配?
1、第一天开播不要拼命转发朋友圈拉人气。
这种做法在客观效果上会造成数据的连续下滑。第一天拉来1000人,第二天800个人,第三天剩500。数据越做越拉,等于告诉系统,这个直播间留不住人。
即便有人气,和目标客群不一样的用户也容易扰乱直播间推流。朋友圈的七大姑八大姨本身有自己的标签,比如直播间卖书,但用户的购买标签是服装,用户在直播间待的时间越长,系统就会认为买服装的人更愿意来,就推了很多服装用户,账号标识就乱套了。
正确的做法是,开始尽量不要动私域,用纯自然流量加一点鱼塘号养直播间。注意,鱼塘号要经过清洗、贴好标签。
2、数据要一天比一天好。
起号阶段的场观、点赞停留互动和GMV,可以人为控制。
第一天播一个半小时,把GMV控制在500块之内,场观几百就行。
第二天加一些私域、流量,让数据螺旋增长。系统判定有潜力,就可能持续推流。能进流量池,起号成功的几率更大。
80%的号按照这套标准的方法都能起来,但如果起了号,做不好人货场的匹配,接不住,流量也会下滑。
百日直播,高效打磨人货场匹配
龚海瀚:
起号有很多实操策略,但前提是主播心中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
百准和脸赋云上个月去重庆给100多个学员做三农培训,会发现真正有动力跑到后面的学员,对人货场这一套的理论框架都有自己的理解,能开始去琢磨身边的货源。
这套理论框架处在一个事情的最顶层,只有充分融会贯通之后,三农主播自己去做不同的品的时候,才有感觉。没琢磨透,即便认真,每天都开播,但数据会很可怜。跟他说,因为他对这个人货场的理解又处在一个浅层次的状态,很难调整,就容易陷入死循环。
这不是发一本小册子,说只要照着这个12345做完之后就必定成功的,不存在通杀策略,整体框架和手感都需要在实际情况中长期不停调试,才能悟到。
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有百日开播计划,坚持做满100天,对直播的理解才能更往上一层。只有对直播间形成自己充分的认知之后,才能说究竟要往下面去做什么事情。
不过,之前做三农培训,也会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决心跟动力去做直播带货,因为会遇到很多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困难感到受挫,或者因为忙坚持不下去。
但如果说连在直播间卖货这个最基本直接的状态都没有,那么如何来理解整个行业?这是一个行业,不是说拿起手机,有两个番薯就能够卖的。如果真是这样子的话,那么就轮不到大家来做了,大家都能做。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定要坚持。
所以我们主播之后的课程有设置教练团陪跑营的环节就是出自这样的目的,作为第三方盯着主播,不开播得说明理由,开播时要按照复盘过的知识点来重新优化直播间的摆设跟话术等等。
李海亭:
对。我有一句话叫坚持100天可以改变形式和内容,但是不可以放弃。
另外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学员案例。一个叫小宛裕,她在河南安阳,8月份跟先生两个人大概卖了将近30万。
其实他们前面4个月坚持每天播,场观也就在100左右。但她不断打磨自己的话术,把品也讲顺,在4月份的时候突然爆了,慢慢现在越做越好。
另一个坚持了7个月。他掌握了方法以后开始卖蜂蜜,一天也能卖七八千。他说特别感谢自己那7个月能坚持下来,如果放弃了,就没有今天。
所以学直播带货,一个是学方法,第二个是练精神。
龚海瀚:
好多的学员就是死磕住,即使每天的量变化不大,但是会一点点感觉到流量变化怎么走怎么来,弄懂了之后他才知道怎么去说。哪天真的把整个方法论掌握清楚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学会这套理论框架。
学到后面,一个成熟的主播会懂得和三个部分对话。
第一个是跟系统。知道怎样触动系统的流量机制,让系统知道自己的直播间能留住人,能成交,很优质。第二个是跟平台,不要违规。第三个是跟粉丝对话。
李海亭:
这个过程是先开枪后瞄准。听完课以后不播,就不知道到底有什么问题。先开枪再来学,感觉就不一样,在实践中可以从问题出发。
做直播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就是直播,不就是讲讲“54321上链接”。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做了一段时间发现确实卖不动或者卖得没那么好,可能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在慢慢学习和提高了。
第三个阶段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慢慢掌握方法技巧逻辑,做起来得心应手了,GMV、场观都能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就意味着能够轻松驾驭直播,出师了。
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陪跑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龚海瀚:
中国有规模庞大的一帮农民兄弟,他们因为对技术不了解,对新的销售渠道认知不够深,长期处在一个生态位的下方。
这种陪跑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半公益性质,很多时候是地方出资金出政策出钱的。目的是朝着“乡村振兴”的大主题去,让更多的农民兄弟能够通过新工具,新平台抓住这个时代的红利,通过技术平权,然后能够成长起来。
也希望从里面扶持出一些标杆性账号,让他们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召集更多的人去做,形成互助圈子和产业氛围,让整个县能够在视频号早期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集群优势。
李海亭:
今年明显感觉到乡村振兴的主题下,三农主播机会越来越大。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这条路绝对没有错。乡村政策战略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城市战略,还是县的战略、镇的战略,甚至村的战略,所以也是你的战略。
做好视频号三农直播是一个工程,一定要打持久战,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充分的准备和不断的学习。延迟满足感,深度学习,得到的时间越长,可能收获越大。
分享